本文目录
为什么皇帝要坐北朝南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的文明成就古代的“三书六礼”是指什么因为古代的时候把南视为至尊,北边象征着失败或者臣服,所以古代的皇帝都坐北朝南。因为皇帝都坐北朝南,所以南面也代称帝位。类似的失败也通常称为“败北”。
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
扩展资料:
皇帝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
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坐北朝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面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甲骨文和金文;科学与技术;《尚书》和《周易》;青铜铸造艺术。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世界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也向世界展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的魅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通过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的文化发展是与社会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奴隶们用艰辛的劳动创造出大量财富,推动了奴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夏、商、西周文化,使学生认识到这个时期文化的发展局面,是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奴隶制度代替原始社会的情况下产生的,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2.引导学生总结夏、商、西周三代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夏、商、西周三代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议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论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甲骨文,商夏天文历法,商周青铜艺术。
难点:《周易》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及讨论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记忆史实,教师在进述中注意引导学生把夏、商、西周文化成就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对比,使学生对文化成就的影响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宏观地把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理解和客观全面地评价夏、商、西周文化的世界地位。(或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用图片及资料加强感性认识)
教学要点
一、甲骨文和金文
1.殷墟与甲骨文
2.商周金文
二、科学与技术
1.夏商天文历法
2.商周的科技成就
三、史学和哲学
1.我国最古的史书——《尚书》
2.《周易》及其评价
四、闻名于世的青铜铸造艺术
教学思路
1.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华文明发源和奠基是这一时期的最基本特征,反映在文化方面的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奠基,并自成一体,奠定了长期领先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奠定这一主线,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并注意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以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2.本节课是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的最后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教与学的结合和统一,引导学生学会以朝代顺序为经线,每一朝代的文化发展成果、评价为纬线,把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发展串联起来,按社会发展阶段加以宏观的分析、总结,借以提高认识和比较能力。
3.教学中应首先指导学生采取形象记忆法——通过看图片、资料等,使学生对文化成就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夏、商、西周三代在我国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处于什么阶段?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多少年?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开始阶段,商朝有高度的奴隶制文明,是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到西周灭亡的公元前771年,夏商周三代延续了约1299年的历史。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夏商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商周的青铜艺术、雕塑和甲骨文、金文达到很高水平。这些就是在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了解了解中国文字是如何发明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我国古代有“仓颉作书造字”的传说。文字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所谓仓颉,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是他们共同创造了文字。文字是由统治阶级中少数人创造出来的,并约定俗成。
中国的文字到底产生于何时?史学界一般认为产生于文明时代的开始,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中国正式的古文字,最初发现于商代,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和玉石铭文等类型。自殷商起,中国历史开始有直接的原始文字文献可考。这进一步说明文字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关于殷墟和甲骨文,教师可在学生看书基础上归纳为:(1)19世纪末发现的河南安阳殷都的废墟,称之为“殷墟”。(2)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今有15万片左右。人们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3)甲骨文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社会情况,有的内容可与《史记》相印证。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4)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金文,可在此处设问:什么叫金文?什么叫钟鼎文?商周金文有何不同?金文有何价值和影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古代称铜为金,金文即铜器铭文。由于金文多铸于礼器“鼎”和乐器“钟”上,所以又称“钟鼎文”。商前期的铜器均无铭文;商后期铭文的铜器也不多见,即使有铭文,一器物也只有一二字,多者几字,最多三十余字。金文到周代方发达起来,一铜器铭文洋洋百余字并不稀奇,最长的《毛公鼎》铭文,多至497字,西周是铜器铭文全盛时期。金文是王室大事的铭记,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同时也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因此其史料价值很重要。
设问:中国文字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教师归纳: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符号有三种:埃及的图画文字、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的象形文字。三种文字都由图画发展而来,如今前两种文字早以成为历史而被拼音文字所取代,惟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字独存,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汉字这种长期稳定的特征,对中国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汉字不仅世世代代充当人们文化交往的媒体,并且一直到今天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被联合国确定为少数几个国际通用的官方文字。在许多国家已掀起学习中文的热潮,且经久不衰。有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也将是中文更加流行和普及的一个世纪。中国文字的文化功能、传播功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夏、商、西周三代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为后世奠定了基础,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于夏、商、周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教师可在学生看书基础上归纳:
商周天文历法:我国是农业国,农业民族对天文历法一向就非常重视,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夏、商、周时我国天文历法知识向深度广度拓展。(1)我国夏朝就有了历法,因此今天的农历也称“夏历”。《夏小正》是一篇谈农时的书,也是我国一部最古老的农书,由周人追忆而成,代表夏代的历法水平。(2)商代历法是阴阳合历,出现闰月和大小月之别,用干支记日、六十天周而复始。(3)商朝人认识了许多星座,并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甘石星经》就是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夏商周科技还有哪些成就呢?教师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归纳:商周已具有丰富的医药知识,出现了分科医学。商周生物学和地理学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周人对环保的重要性也有了认识。
关于《尚书》,教师可在此处设问:《尚书》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中国史学源源流长,为举世所公认。《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史书,是夏、商、周时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于《周易》,教师可在此处设问:《周易》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周易》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周易》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占卜算卦用的典籍,流传到现在,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这部典籍,经过后人的种种解释,形成了易学体系,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古人依《周易》算命,虽然不是科学的预测,但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因为这种算命术,依靠科学的演算,导出某卦象;依据以往的经验,推论来事的动向。正因为如此,这部典籍受到孔子赞扬,认为学习《周易》中的卦爻辞,可以无大过。这部典籍,成为中华思维和中华哲学的源头之一。数学家们,视其为中国数学的源头,依筮法提供的奇偶数和演算的程序,阐述自己的数学成果。八卦的排列组合,就其思维内容说,既是逻辑的,又是辩证的。其中的辩证思维,影响深远,是中华辩证思维的源泉。八卦所蕴涵的思维模式,从理论上概括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八卦思维方式,又成为中国人观察解释和处理事物变化的基本模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数学、天文气象学、医学、文学艺术和史学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总之,八卦所蕴涵的思维方式,锻炼了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培育了中国人的整体意识,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使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并受到西方有远见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赞扬,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是,《周易》也含有若干迷信内容,也是需要剔除的。
关于商周青铜铸造艺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商周青铜铸造的情况并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归纳:夏、商、周三代是中国青铜艺术达到高峰的时代。商周青铜器为代表的青铜艺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和继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将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悠远的文明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优秀艺术传统,给后人以启迪和借鉴,激励炎黄子孙创造出新的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和艺术。中国古老青铜器艺术,不仅是中国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历史前进的长河中,它将永远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
关于四川广汉三星堆,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归纳:四川三星堆是一个以商代早期蜀国都城为中心的大型遗址。其大型青铜铸像,反映出当时蜀王国内不同族人的形象。这进一步反映出,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奠基时期,夏、商、西周都是由华夏族的不同部落建立的,中原华夏族与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
学生思考:夏、商、周是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华文明发源和奠基是这一时期的最基本特征。反映在文化方面的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奠基,并自成一体,奠定了长期领先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奠定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教师归纳:
(1)文字奠基: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直接来源。(2)思想奠基:《易经》成为中国思维和中国哲学的源头。(3)史学奠基:以《尚书》为标志。(4)科技奠基: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天文历法、医学上,例如,有了初步的医学分科。
课后思考:夏、商、周文化的世界地位。
【本课小结】
夏、商、西周,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奠基时期,中原华夏族与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些为后来春秋战国及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
1、“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2、“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扩展资料:
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
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通知了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
故此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不过,在不同的中国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书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