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井冈山的春节习俗刘仁堪的参加革命关于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有:
1、少年毛泽东上私塾
1900年,毛泽东刚满7岁,开始在韶山南岸读私塾。1904年,转学于韶山关公桥私塾。1905年春至1906年夏,在韶山桥头湾、钟家湾私塾读书。1906年秋,转学韶山井湾里私塾。后因父亲种田需要帮手,这年秋天起辍学在家务农。
他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很高,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记得很熟,许多人物事例能够随时用来观察和比喻生活。对这6年的读书生活,毛泽东后来概括为“六年孔夫子”。6年私塾为毛泽东打下了较深厚的古文功底。
2、剪辫子表决心
1911年4月,清政府为了将川汉、粤汉铁路的修筑权从民族资产阶级手里收回,以出让给帝国主义,颁布了所谓“铁路国有”的卖国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湖南学生界尤为激烈,倡言罢课,开会演说。毛泽东即是其中的一员。
为了表示与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彻底决裂,毛泽东毅然剪掉头上的辫子,并且说服他的朋友和同学也剪掉,以表示反抗清朝的决心。
3、被同学誉为“时事通”
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期间,正是清王朝刚刚覆灭,共和初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毛泽东特别关注中国和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天天阅读省内外各种报刊。
他把三分之一的钱用来订报、买书、买杂志,除了自己订阅报刊和到学校阅报室阅览外,还经常向人借阅报刊。面对当时复杂多变的局势,人们一般都议论纷纷,常常困惑不解,然而毛泽东却看得清楚,而且还能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得鞭辟入里。
他还经常就一些重大的时事问题,如列强如何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而不能抵抗,青年对救国的责任等,向同学们发表演讲。因此,被同学们誉为“时事通”。
4、倡导体育锻炼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期,毛泽东除悉心学术研究、关心时事、向社会学习等之外,还特别重视体格锻炼,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心力与体力全面发展。在担任一师学友会总务以后,他更加积极倡导体育锻炼,并主持开展各种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同时注意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
毛泽东不单是重视体育的宣传者,而且是热心的实行者。他最喜好的锻炼体格的方法有:野游、爬山、露宿、风浴、雨浴、游泳、冷水浴。青年毛泽东对锻炼体格的重视,表明他当时就已认识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5、第一次到北京
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到达北京。在京之初,主要是会同蔡和森等人从事赴法勤工俭学的组织工作。
9月底,经杨昌济介绍,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不仅解决了必须的生活费用,而且通过每天管理和阅读报刊,使毛泽东从中吸收了许多新鲜有益的知识,为他提供了结识名流学者的便利条件。
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著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还与张国焘、康白情、段锡朋等人有了交往。在工作之余,他还时常到北京大学去旁听,并加入了北大的哲学研究会和新文学研究会。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人们敬仰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有着她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井冈山位于江西的南部的山区,朴素勤劳的井冈山民众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在不同时期民俗活动中沉淀了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最近在井冈山学习期间走了走附近的山寨民舍,也看了一些民间文化市场、民俗活动场所,对老区朴素的民风民俗有了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今收集整理了一些井冈山的传统风俗资料,与希望了解井冈山地区民风的朋友共享。一、节令习俗
过年过年前后井冈山土、客籍居民有一系列活动。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居民家送灶神过小年,十二月三十日居民家等灶神。送等灶神,均要打米果、烧香烛、烧纸钱、燃爆竹等。
立夏节立夏当天吃“立夏蛋”,家家户户,人人要吃蛋。有些人还会吃“立夏狗”,俗话说:“吃了立夏子,榔头打不死;吃了立夏狗,两腿忙忙走。”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井冈山土、客籍民间过端午节以菖蒲、艾叶插于大门左右,城乡普遍做粽子。旧时过端午节,活动颇多。是日午时,以朱砂画黄纸符贴于门户。
六月六俗谓“洗狗头”节,把狗抛到水里洗澡。过去有钱人家“晒票子”,一般人家晒衣服被褥等,据说不会发霉,可防止腐蚀和虫蛀。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又叫“鬼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四日(亦有惯十五日的)。此日,土籍居民出嫁之女不得回娘家,亲戚朋友不得登门拜访。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每当节日,至爱亲朋都要互赠月饼,新婚之人尤甚。是日,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吃团圆饭。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称“九九重阳”。农村做糖糕、咸糕祝贺。重阳节为敬老,单位慰问离退休老人蔚然成风。农村则给老人送礼物,祝老人健康长寿。
冬至节当地群众利用冬至节纪念祖宗、扫墓、整修坟墓。也是土籍民间“腌”、“腊”、“霉”的好时节。二、生活风俗
挖冬笋
挖冬笋,是黄坳、茨坪、长坪、下七一带客籍山区农民所喜爱的一项采集活动。农历十一月以后,冬笋即开始生长,客籍人们便身背背篓,手握锄头进山挖笋。
红薯丝饭
红薯丝饭是从前井冈山区的传统主食,解放前,当地就流传着一首民谣:“薯丝饭,木炭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首民谣反映了当年井冈山区的清贫生活和山区居民追求起码的温饱生活的意愿。
勺子碓舂米
勺子碓,是井冈山客籍人用来舂米的工具。旧时人们用石头作臼,用木棒做杵捣米。常用的有手碓、脚踏碓。山里人在脚踏碓的基础上,利用山泉的落差,装成不用人力的“自动”雅,一天能舂一担谷,比脚碓省时省力,独家独户使用,非常方便。
米汤浆被子
土籍人洗被子时,都喜欢用米汤浆被子。米汤浆被子就是把被子在清水河、塘里洗干净,拧干,置于盆中,倒进米汤,反复搓揉,使被子里每个地方都沾上米汤,再拧干,即可凉晒。
狩猎
客籍人狩猎活动多利用冬、春季节的农闲时间进行。出猎人数5--10人,多至数十人,进入目的地后,一般都人分两路行动:一为“蹲口”,把守野兽出入要道;二为“抄山”,指挥猎犬翻山越岭赶出猎物。
建房
井冈山土籍居民建新房的礼仪有进桌、圆屋、上梁、过火等习俗。
祭窑
土籍人烧砖瓦窑时,窑匠师傅造窑,点火颇为讲究,有一套世代相传的习俗,称“祭窑”。一般的“祭窑”,实际上是祭祀火神。三、婚典习俗
男娶女嫁,主要有三道程序:一、定亲。男女到了一定年龄,由父母托媒说亲,双方有意后,写下生辰(俗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八字”相合,双方父母暗地打听了解对方家境和人品,双方满意即定下亲事。二、行聘。双方定下亲事后,男方将彩礼和择定的婚期送往女家,谓之“下定”。彩礼多少双方商定,贫者只送象征性的彩礼,富者彩礼丰厚,有鸡、鸭、酒、肉、布匹、现金和金银首饰。三、迎亲。迎亲之目,男女双方都设宴招待亲朋好友,曰:“讨亲酒”、“嫁女酒”。男方接亲,不分贫富,皆有花轿,伴以唢呐、鼓乐将新娘接回。女子出嫁,有哭嫁的习惯,俗称“哭媳妇娘”。女子过门的前四天或两天,要请女伴作陪,新娘唱哭嫁歌,表示对父母、亲人及乡亲的依恋。不哭的会被认为“饿嫁”。
井冈山土籍人结婚,除了像其它地方在屋里屋外贴上大红喜字和婚联之外,还要在迎接新娘的花轿抬回之前,在祠堂或新郎家大门正上方挂一个米筛,米筛里面用绳子拴挂一把米尺、一面镜子和一把剪刀。意在新娘到婆家后要像米筛筛米那样一点点地忍性,改掉缺点,做到家庭和睦,同时要学会织布缝衣和女人必须做的事情,并逐步使自己像明镜那样光彩照人,温柔贤慧。反之,那就会像剪刀剪丝线那样剪断与新郎两人之间的姻缘——休妻。这种卧虎沟人的婚俗,不少村庄还一直延续至今。
招郎也是井冈山土籍人传统婚俗。招郎即是男嫁女方,既无三查、六礼,也无繁琐的结婚程序,男女各方亦没礼物过往,一般各人自理。婚前订立合同书(俗叫合字),写明以后子女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解放前女方必须请家族长辈前来商议招赘有关事宜,其中有关条件是男方必须改称女方姓氏,取个女方的辈份,这样才可以得到女方家族兄长的认同,获得本族男人同等待遇。解放后,新事新办,废除了这些不平等的人生权利。但婚礼一般还是由女方承办。并提倡独女户家庭男到女方落户。四、丧葬习俗
丧葬风俗在本地土籍人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山区群众一律以土葬形式,主要是这里森林资源丰富,山中土地资源丰富。在丧葬中,大致分为:奔丧、入殓、守灵、安葬等四个程序。
奔丧:俗叫“报丧”。老人死后,孝子身穿素服,头脚(鞋、帽)用白布挂号,表示有丧事,先报家庭(本村)来看守尸体(守夜);再到主要亲戚各家报丧。由主要亲戚和家庭长者商定封棺(入殓)、做“倒地饭”等有关事宜。
入殓:俗叫“封棺”。入殓前应备好棺、椁,棺是外甑,椁是内甑(俗叫逍遥床),椁是很少人准备的,棺木是不可少的。如果是女的,必须经过外婆家检查棺木和衣着等才能入殓。入殓前的衣着,一般称男单女双。在做“倒地饭”时,商定安葬时间等一切有关事宜。经济十分困难的家庭,则不做“倒地饭”。
守丧:也叫守灵。封棺后家族回去,孝子亲自守灵,寝苫枕块(仪礼、丧服),不能离开灵堂,有人来吊唁,随时跪拜答谢。
安葬:一般择期安葬。有些特殊情况,不择吉期,三日内安葬,叫做“三日无忌”。旧社会安葬,一般都要做道场。做道场时,道场程序、道法由道士自作主张,很少人知情。孝家只备灵屋、库箱等物烧给亡人。祭礼有大祭、小祭之分,大祭要三讲三读,请有知识的人士若干,俗称“礼生”。如果“点主”、“告东方”更须请有资望、有政治地位的人来主持,在本地有声望的族长公等才能举行。小祭只请二、三人即可,这种形式为普通人家所采纳,旧社会安葬后,孝子需守孝三年,谓之守丧,筑墓室而蜗居。五、区域禁忌
正月初一,忌说“少”或没有,不向外泼水,不向外扫地。
女人坐月子,忌孕妇入房。
男人忌在晒有女人衣裤的竹竿下走过。
新年初三俗谓“穷鬼日”,忌会客探亲。
农历正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日,忌出门。俗云“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钱都莫去担。”
数字最忌八:外出做客,随行人数一般不限,但不得逢八,以致待客摆菜可6、7、9碗,而忌用8碗,赠人礼物也不能刚好八色。意为逢“八”为死人抬棺者之数,是不吉利的数字。
娶亲之日,新娘花轿来到门外,妇女裹头帕都要取下;新娘的妯娌、姐妹暂时一刻应避开勿见;新娘的家婆不能走入厨房,要往菜园走去,意谓“避煞气”,叫保家庭团结。
身死异地者,其尸体或官柩不能进入厅堂成祠堂,要放在屋外,意谓不得外鬼入内。
打猎这天,猎手忌在厨房议及打猎事,出门时必须以左脚先起步,可保行动安全。
窑匠忌在大江边或社、坛庙旁为人烧窑。
摘茶梓忌东家烹吃东瓜、南瓜,俗说吃了瓜上山,下岭就会打滑、摔交。
忌乌鸦叫,俗谓乌鸦叫,预兆死人。
忌眼皮跳,俗渭眼皮跳,必有祸事,俗渭“右眼跳祸”。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来到了莲花县。自“马日事变”被反动派“通缉”,一直躲在山中打游击的刘仁堪与同志们连夜赶到县城,与工农革命军会合,并参加了毛泽东在莲花城南的宾兴馆大祠堂内主持召开的会议。刘仁堪听说毛委员要带部队上井冈山,便主动说:“毛委员,我是莲花本地人,对永新宁冈一带的地形比较熟悉,就让我随部队行动吧。”
毛委员征求了一下莲花党组织其他同志的意见后说:“好吧。我们也需要培养一批地方干部,刘仁堪和朱义祖两位莲花的同志,先随军行动,为部队作向导,上山以后就到军官训练班去学习,回来后好重新打开湘赣边界斗争的局面。”
第二天,刘仁堪就跟随部队踏上去井冈山的征程,不知不觉部队就来到了刘堪仁的家乡——莲花县升坊乡浯塘村。可整个村里特别静,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这时不知谁家的孩子好奇跑出来张望,一个妇女慌忙去拉他进屋。刘仁堪一眼认出这是同村的彭页娥,赶忙叫道:“页娥嫂,我是刘仁堪,我们是工农革命军,叫乡亲们不用害怕。请你给我老婆带个信,让她赶到竹湖来跟我见面。”刘仁堪一边行军一边说。
等彭页娥反应过来,发现刘仁堪已跟着部队走远了,于是她掉头就往刘仁堪的家里奔去,刚一进门就气喘吁吁喊道:“桂秀,桂秀,我见到你们家仁堪了。快,快到竹湖去找他。”
“真的吗?是真的吗?你真看见他了,他要我去竹湖找他?”彭桂秀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三追问。
“是的,是的。快去吧,晚了怕是要赶不上了。”彭页娥望着这个因丈夫过去参加农民运动,而被敌人折磨的死去活来的彭桂秀同情地说。
彭桂秀听后,不顾一切地飞奔向山下跑,她害怕因为自己的速度太慢而失去跟丈夫见面的机会。她一直追到了竹湖茅店里,才追上队伍。
彭桂秀一见到刘仁堪,眼泪就忍不住地往下掉。她对刘仁堪说:“仁堪,我求求你了,不要再搞什么革命了。我们一起逃到外乡去,你还是做郎中,我们过太平的日子吧。”
“我知道,你吃了很多的苦。现在好了,我们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就要过上好日子了。”刘仁堪搂着浑身一直在颤抖的妻子说。
“你知道吗?你走了以后,你得罪过的大土豪刘启沛,在县里掌了权。他千方百计地迫害我们,家里被抢劫一空,还把我抓去关起来,往死里打。好不容易逃出来,又无藏身之处。母亲见我生不如死,便让我吞毒药(鸦片),可怜我命不该绝,一阵恶心,全都吐了出来,要不然-----。我们的女儿也因为家里太穷,实在是无法养活,也只好送给了别人。听我一句话,我们远走他乡好吗?”彭桂秀一股脑地把这几个月的委屈说给了刘仁堪听。
刘仁堪把妻子搂得更紧了,拍着她的肩膀,让她安静下来。并开导妻子说:“我们走,往哪里走哇?穷人到处都要受压迫,哪儿有太平日子过呀?我现在参加革命,就是想让象我们一样的穷人以后能过上好日子,不再受压迫。”
接着又说:“这次毛委员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要上井冈山,我要随军学习。你现在没有牵挂了,就跟我一起上井冈山吧。”
彭桂秀见刘仁堪的态度坚决,知道自己无法劝得了他,就只好答应跟着一起先去井冈山。
刘仁堪见毛委员正好走在他们前面,就指毛委员的背影对妻子说:“你看,哪个身材魁梧,穿着灰色土布短衫的人,就是我们这支队伍的领导人毛委员。”
彭桂秀听后大吃一惊地说:“这么大的官不坐轿子,还真是少有哩。”
“在共产党的部队里,官兵是一致的,吃得穿得都和我们一样。”刘仁堪乘机给妻子讲了不少的革命道理,讲穷人受压迫的原因和争取解放的道路,启发她的阶级觉悟。
当部队走到莲花和永新交界处桥头村时,毛委员下令部队停下来休息,并叫人把刘仁堪找来。
刘仁堪听说毛委员找他,带着彭桂秀很快来到毛委员跟前。
“这位是?”毛委员看到刘仁堪身边的彭桂秀问。
“报告毛委员,这是我的妻子彭桂秀,她已经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准备跟我们一起上井冈山。”
“好哇,彭桂秀同志,听说刘仁堪同志离家以后,刘启沛让你吃好多的苦。我告诉你,这个大土豪已经被起义部队抓起来了,就押在我们队伍里。以后你就不会再受他的罪了。”
彭桂秀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大官还知道她的情况,又听说刘启沛被抓起来了,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直冲毛委员点头致谢。毛委员接着对刘仁堪说:“我想利用休息时间,在村里找几个的村民,了解了解情况,作一些调查。你们是本地人,联系起来方便些。”
刘仁堪得到任务后,带着彭桂秀,走村串户,很快就联络了十多个村民,在一个村民家里,协助毛委员开了一个调查会。
会后,刘仁堪对妻子说:“毛委员了解了这一带的情况后说,这里的地形和群众基础都很好,革命取得成功的希望大得很呢。”
跟了几天部队的彭桂秀,也深深地感觉到这支部队的确与其他的部队不同,便对丈夫说:“看来你的选择是对的,我们穷人只有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能过上好日子。”
刘仁堪看到妻子的改变和思想的进步,非常高兴。
中午,部队在桥头村附近的车古塘吃中饭,毛委员邀请刘仁堪夫妻和他一起吃饭。饭桌上,毛委员不停地叫有些拘谨彭桂秀多吃菜,并亲切地说:“你要多吃一点,吃饱了饭,行军的时候才走得快。”
“唉,毛委员,你也吃。”桌上的菜虽不多,却有一碗辣椒炒肉,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肉的彭桂秀挟了一块刚要往嘴里放,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赶紧把肉放进了刘仁堪的碗里。
细心地毛委员发现了问:“怎么,你不喜欢吃肉吗?”
“喜欢吃。可今天是阴历初一,要吃斋,不能吃油荤。我们这辈子命苦,想吃斋修个好来世。”
毛委员说:“什么命苦,那都是迷信。你看刘启沛,过去这个人有钱有势又做官,总算命好吧?现在我们把他抓起来,关在班房里,还要罚他的款,难道命一下子就不好了?吃斋念佛,什么穷也救不了,也修不了来世。只有干革命,才能打倒刘启沛,才能推翻一切反动派,我们穷人才能不受穷。”
“还是毛委员讲得在理。”刘仁堪佩服地望着毛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