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性格 > 文章页面

南通地区算命最灵的人(海门和高邮比经济条件哪个更好)(南通哪里有算命很准的人)

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 13题. 12.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沙漠 B.沼泽 C.海洋 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通地区算命最灵的人,以及海门和高邮比经济条件哪个更好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海门和高邮比经济条件哪个更好卞之琳出生于哪里

海门好我就是海门人

越南3个领域的费用减少50

[编辑本段]区域概况

江苏省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的交汇点上,东临黄海,南依长江,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全市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交通发达,经济繁荣。

海门市辖21个镇、1个乡:海门镇、三星镇、天补镇、三和镇、德胜镇、三厂镇、常乐镇、麒麟镇、悦来镇、万年镇、三阳镇、四甲镇、货隆镇、余东镇、正余镇、包场镇、刘浩镇、东灶港镇、临江镇、王浩镇、树勋镇、海永乡。

海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从海门出发去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只需2-2.5小时,乘飞机可达世界各地。海门是苏北离国际大都市--上海最近的地方;去南通机场只需三十分钟,可达国内主要城市;货物运输通过南通国际集装箱码头可发往亚洲各大港口和西欧等地。

海门潜在交通优势十分突出。一是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即浦东到崇明的越江隧道和崇明到海门的越江大桥--崇海大桥。目前大桥的立项设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届时长江入海口将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大通道,海门到浦东只需一个半小时。海门将成为苏北地区与浦东经济接轨的桥头堡,成为连接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二是苏通大桥工程,即南通和苏州之间兴建长江公路大桥,该桥处于该市市区西侧,其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海门与苏南的距离。三是宁启铁路工程,即南京至启东铁路。四是宁通高速公路东延工程。该工程横穿该市全境,已正式通车

海门市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处于环上海浦东经济辐射圈内,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医药化工、轻纺服装、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被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列为“中华之最”的绣品专业市场--江苏叠石桥绣品城。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49.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59.1亿元;财政收入8.79亿元,基本竞争力列全国县级市第43位。

近年来,海门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明星县”、“全国科技先进市”等多项国家级殊荣,被誉为“金三角上小浦东”。

[编辑本段]建置沿革

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南通县兴仁镇)。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江苏省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门县隶属苏北政区南通区(1953年为江苏省南通区,1955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南通地区撤销,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隶于江苏省南通市,市人民政府驻海门镇。

2000年,海门市辖18个镇、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942952人,其中:海门镇 139713三星镇 37315天补镇 32333三和镇 31061德胜镇 45881三厂镇 82318常乐镇 46863麒麟镇 30707悦来镇 50528万年镇 27899三阳镇 29429四甲镇 51980货隆镇 29774余东镇 28309正余镇 33732包场镇 51150刘浩镇 48571东灶港镇 31821海永乡 4813临江乡 28481王浩乡 23831树勋乡 30336海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虚拟镇 17285江心沙农场虚拟乡 5904海门棉花原种场虚拟乡 2483海门港虚拟乡 435 xzqh.org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辖21个镇、1个乡。(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海门镇辖:14个社区居委会(通源路、青海路、拥军路、狮山路、育才路、人民西路、解放西路、解放中路、向民路、大同新村、海兴路、海南、城北、海西);13个村委会(双桥、占仁、城兴、张北、振邦、张南、高店、五港、秀山、日新、沙东、中海、民生)。

三星镇辖:2个居委会(富民东街、富民西街);8个村委会(汇南、益民、永富、太阳、镇南、召良、叠石、林西)。

天补镇辖:1个居委会(镇兴路);9个村委会(宝兴、广丰、大石、建安、彦英、光荣、陶港、补南、高桥)。

三和镇辖:1个居委会(和谊街);10个村委会(三圩、岸角、培新、双高、大兴、三和、兄弟、三南、三江、新远)。

德胜镇辖:2个居委会(德兴街、镇南路);12个村委会(文俊、平山、金锁、瑞南、瑞祥、瑞北、李彬、新凤、银才、德新、贤高、汇通)。

三厂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新东街、中心街、工房街、果园新村、青龙街、大兴街);17个村委会(厂西、镇西、龙江、青龙港、厂南、孝威、耀忠、大洪、孝汉、兴虹、丁陆、汤西、新丰、鹤丰、刘洪、为民、丰顺)。

常乐镇辖:2个居委会(状元街、长兴路);14个村委会(培育、颐生、玉竹、常中、培才、匡北、常来、常胜、八烈、振复、如意、文明、为群、中南)。

麒麟镇辖:1个居委会(麟北街);9个村委会(麒新、广南、麒北、庵宝、双河、双乐、锦程、长春、长德)。

悦来镇辖:2个居委会(悦来镇、三条桥街);17个村委会(万忠、悦合、信民、悦南、袁李、悦来、习正、三其、凤阳、松林、云彩、保卫、匡南、安庄、启文、忠义、锡祥)。

万年镇辖:1个居委会(盛昌中路);9个村委会(耀昌、仲文、廷奎、长征、射阳、镇兴、万盛、中圩、裴雷)。

三阳镇辖:1个居委会(开泰街);9个村委会(友爱、保民、永平、鲜行、福山、汉兴、同善、普新、阳东)。

四甲镇辖:3个居委会(新艺路、二桥路、健康路);14个村委会(东南、八索、四甲、合兴、靶场、范南、胜宏、廷俊、丕岩、陈丕、四扬、余合、二桥、头桥)。

货隆镇辖:1个居委会(新复);8个村委会(海山、金跃、有余、联同、新街、联义、闸南、货隆)。

余东镇辖:1个居委会(启凤街);8个村委会(长圩、宛平、庄烈、余南、戴青山、木桩港、殷忠、新宇)。

正余镇辖:1个居委会(人民路);9个村委会(新和、新桥、青正、双烈、正基、邢柏、安渡、瑞丰、正南)。

包场镇辖:1个居委会(包新街);12个村委会(河南、包场、新南、长桥、模范、幸福、河塘、浜北、联合、镇东、宏升、致中)。

刘浩镇辖:2个居委会(六甲街、海欣路);16个村委会(头甲、天西、六东、六甲、新群、城河、浩西、浩中、福良、池鹏、周成、永康、凤飞、林英、轧西、锦明)。

东灶港镇辖:2个居委会(三门闸街、渔港路);10个村委会(红中、灵树、友谊、港新、闸桥、闸中、光耀、前哨、鲜海、大东);3个渔业村村委会(临海、港闸、东灶)。

临江镇辖:1个居委会(灵甸街);10个村委会(坚平、介云、江校、稻香、灵江、立周、元菊、希圣、普明、阳应)。

王浩镇辖:1个居委会(浩盛街);8个村委会(新岸、五总、古坝、昌盛、桥闸、河岸、三合、王灶河)。

树勋镇辖:1个居委会(勋兴路);9个村委会(和平、八一、旭宏、凤凰、新北、新河、新富、启勇、富民)。

海永乡辖:1个居委会(通江街);2个村委会(王陈、沿江)。

海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辖:3个居委会(海东、源东、滨顺街);3个村委会(利北、富三、建南)。

2004年底行政区划一览:辖21个镇、1个乡。(xzqh.org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电子版》整理)

海门镇面积61.00平方千米,人口147784人。三星镇面积30.69平方千米,人口 35459人。

天补镇面积31.73平方千米,人口 29101人。三和镇面积36.38平方千米,人口 35663人。

德胜镇面积54.62平方千米,人口 47744人。三厂镇面积63.29平方千米,人口 82964人。

常乐镇面积60.01平方千米,人口 51430人。麒麟镇面积38.09平方千米,人口 31509人。

悦来镇面积54.26平方千米,人口 55743人。万年镇面积28.00平方千米,人口 30729人。

三阳镇面积45.00平方千米,人口 32545人。四甲镇面积59.90平方千米,人口 61285人。

货隆镇面积37.05平方千米,人口 33184人。余东镇面积30.00平方千米,人口 31921人。

正余镇面积35.80平方千米,人口 36961人。包场镇面积43.58平方千米,人口 55481人。

刘浩镇面积54.30平方千米,人口 62098人。东灶港镇面积38.80平方千米,人口 35284人。

临江镇面积41.66平方千米,人口 32643人。王浩镇面积20.28平方千米,人口 29406人。

海永乡面积 3.68平方千米,人口 4926人。树勋镇面积37.91平方千米,人口 36368人。

[编辑本段]文化传统

海门设县初期,居民多以煮盐为业,经济文化不发达。明代起文化开始兴盛,民间的祭神乐活动已成习俗,戏曲活动也开始出现,文风渐兴。由于土地涨坍不定,文化也随之兴衰。清代中叶以后,海门文化受江南吴文化的影响而迅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明清两代,海门曾涌现出崔桐、周家禄等文史学家,程源、张光鉴、李潜昭、丁有煜、李芳梅等近10位书画家,尤以有“外八怪”之称有丁有煜为代表。近代涌现出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琵琶演奏家沈肇洲等。至当代,海门更是人文荟萃,涌现出书画家王个簃,文学评论家陈辽、林非、翻译家、文学家卞之琳,中国古典文学研家陆侃如,音乐家龙飞等。海门民间文化传统底蕴深厚,从江南传入的吴歌逐步演变为具有海门地方特色的海门山歌,并于建国后发展为新兴的地方剧种――海门山歌。通东民歌在海门北部十分盛行,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如跳财神、跑五方、跳判等。清末,诞生了海门第一个京剧戏班――张洪福班,评弹演唱遍于城乡。以沈肇洲为代表继承和发展了瀛洲琵琶流派,并于1920年灌制了中国音乐史上第一张琵琶曲唱片。建国后,海门曾建过越剧团、评弹团、京剧团、杂技团,产生过广泛影响。

[编辑本段]位置面积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靠长江,东邻启东市,东北濒临黄海,有海岸线11.73公里,西和北部与通州市接壤。市境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全市土地总面积1001.24平方公里。市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成网络状,与长江相通,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西部最高处海拔5.2米,东部最低处海拔2.5米,南部横截面呈弧形,两头低,中间高。全市耕地面积847426亩,占总面积的49.2%。

[编辑本段]区域人口

2001年4月区划调整前,全市设有18镇,4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726个村民委员会。调整后,王浩、树勋、临江撤乡建镇。年末,全市共有21镇,1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239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103.1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7.71人。当年人口出生率6.9%,自然增长率0.7%。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海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足,土地肥沃,水、气、肥比较协调,有利于多种杂粮旱谷和棉花、油料、薄荷、黄麻、药材等作物生长。市境盛产元麦、玉米、水稻、蚕豆、大豆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其次还有油菜、黄麻、薄荷、留兰香、小辣椒、药材、水果、花卉等。全市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畜牧业有猪、羊、鸡、鸭、兔、蜂、牛、马、驴等产品以及水貂、鸽、鹌鹑、花鸟等特种饲养产品。海门频江临海,丰富的长江水和黄海水资源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内河产鱼、河蟹、镘鲡、黄鳝、鳖、龟、牛蛙及河蚌育珠,近海产对虾、梭子蟹、锯缘青蟹、文蛤、牡蛎、扇贝、养殖海带、条斑紫菜等。另外还有蚕茧、食用菌、蔬菜和瓜果等。矿产资源有磁铁矿、大理石和矿泉水。其中磁铁矿石储量2565万吨,另有海盐。

[编辑本段]气候概况

气温:2001年全市平均气温15.9℃,比常年偏高能0.7℃,。其中1月、2月、3月、5月、10月显著偏高,4月、7月偏高;8月偏低,其余月份为正常。2001年,极端最高气温是7月22日36.70℃,极端最低气温是1月15日-5.5℃。

降水:2001年,全市降水量1348.0毫米,比常年显著偏多。其中1月、4月异常多,6月22日-24日受飞燕(2号台风)和梅雨锋影响本市普降特大暴雨,降水量262-347毫米,以悦来为最大,全市出现暴雨5次。8月降水量显著偏多,其余月份正常或偏少,其中3月、5月、9月显著偏少。

日照:2001年全市日照总时数2121.5小时,与常年相仿,其中3月231小时,比常年平均值多75.4小时,为异常多;其次为5月偏多13小时,7月偏多33.5小时,11月偏多20.3小时。其余月份为正常或偏少,其中2月、12月显著偏少,比常年平均值少33.8和54.9小时。

[编辑本段]地方文化

庙会

清代至民国初年,境内一些集镇及庙宇,一年中要有数次庙会,俗称"出会",也叫迎神赛会。庙会的日期按规定,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出会,五月十三"关帝菩萨',出会,十月初一或十五"城隆菩萨',出会,还有"猛将会"、"娘娘会"等。县境北部地区一些集镇一两年就要有一次庙会,如都天会、元帅会、观音会等,其中都天会的规模为最大。庙会非常隆重,先将寺庙里供奉的菩萨用轿子抬出,前后有各式仪仗队迎送。有撑花伞的、捕盾牌的、提灯笼的,还有踩高挠、跳师子舞的,前呼后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菩萨"出巡',途中,有些人摆香案跪拜,围观者人山人海。许多善男信女,穿红戴绿,欢天喜地,热闹非凡。此种庙会,4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与50年代基本停止。

情歌

采桑、采木香、采红菱、采青梅、花望梦、哭望郎、四季歌、绣郎衣、五更调、梳妆台、郎想想、挑水歌、思曲山歌、日落西山、结出私情、约郎山歌、西湖栏杆、情郎山歌、新打水车、绣花肚兜、弯弯络络一条河、远望江南一颗桑、红嘴绿鹦鹉等。

十字歌

十张台子、十个苦恼、十只香袋、十双拖鞋、十房媳妇、十个姑娘、十把扇子、十约情郎、十姐见郎、十双绣花鞋、十个铜细、十条手巾、十里亭劝郎、十稀才、十娘子、十个月、十告郎、十二月花名、十二杯酒、十二月长工歌、三十六条虫,等。

海门山歌

清代中叶后,江南移民把吴歌传入,经海门劳动人民世代口头传唱,不断润饰创造,清末明初发展成为广泛流传于境内的海门山歌。山歌分两类,一类是即兴山歌,大多在田间劳动或劳动之余,随口编成,歌词有四句、六句、八句等。另一类是叙事山歌,歌词有十多句、几十句、乃至几百句不等。民国24年(1935),管剑阁、丁仲皋搜集的海门山歌整理成《江口情歌》,在上海大趱大学校刊上发表,随即辑成专集。次年,管剑阁所搜集的长篇叙事山歌《红娘子发表于武汉《天地人》杂志。1954年,海门山歌搬上舞台。50-60年代,有山歌剧本发表于全国性戏剧刊物上。80年代,许多山歌和研究山歌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984年,海门山歌研究会成立。1985年8月,县举办首届海门山歌会唱,50多名歌手演唱山歌40多首,《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先后对此作了报道。1986年7月,宋卫香演唱海门山歌《小阿姐看中摇船郎》,随南通民间艺术团赴京演出。1987年,《海门山歌选》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海门山歌250余首。1995年,海门山歌《青龙角》赴京演出。流传较广的部分山歌目录长篇叙事山歌,摇船郎、拔蒜苗、贩桃郎、接小姨、张二娘、秧歌、九姑娘、麦花姐、绣落衣、绣汗巾、庵堂相会、爱情十里亭等。

通东号子

通东地区人民在劳动中随着;劳动节奏自编自唱形成口头音乐。凡集体性的劳作,如车水、打麦、挑泥、拔花秸、打夯、扛棒、木工、拉船、采耥等,都有与之配合的号子。

通东号子一般为一唱一和的对歌号子,还有一些较长叙事号子;每段有十多句乃至数十句,如莳秧和利市歌。

通东号子调式多样,曲式多样,有的抒情优美,节奏自由,如车水号子;有的雄浑开阔,高亢有力,如挑泥号子;有的起伏和缓,节奉规整,如拉船号子;有的节奉规整和自由相间,如挑粪号子等。

建国后,有专人对通东号子进行挖掘整理。1979年5月,《海门民歌选》中收录各类通东号子21首,其中拉船号子、拔锚号子和挑粪号子被选编进《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1984年,号子独唱《新嫂嫂领了独生证》在上海电视台播放。

诗文

县内古时有诗文散见于旧地方志,著作流传后世的有明代崔机桐著《东洲文集》,清代周家禄著《寿恺堂集》,清代画家丁有煜著有《双薇园集》、《双薇园续集》、《与秋集》等,但都毁于乾隆年间的文字狱中,幸存的很少。

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有影评家王尘无的散文集《浮世杂拾》,龚庭槐的爱国诗集《粟寰》、《荒原》、《沪上集》等。50―60年代,县内歌剧创作十分兴盛,较有影响的有《淘米记》、《采桃》、《把关》、《银花姑娘》等。1976年,《人民文学》发表许乃平的儿童文学《金色的翅膀》,《人民日报》发表成汉飚的散文《红旗如火映征途》。80年代全县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有67篇,其中28篇获全国、省级奖励。

舞蹈

海门民间舞蹈起源于祭神活动。明代逢年过节就有祭神娱乐的习俗。清代中叶起,随着宗教仪式和庙会活动的兴盛,海门民间舞蹈不断发展,有跳财神、跑五方、调狮子、舞龙灯、荡湖船、蚌壳精、踏高跷、挑花担、打莲湘、腰鼓舞、马灯舞、秋千台、红扇舞、等数十种,其中大部分舞蹈是在宗教仪式中出现的,如道教仪式"放施食"中的"跑五方"等;有的是从宗教仪式中分解出来后在民间流行的,如"跳财神";有的是从外地流入的,如打莲湘、腰鼓舞等。1949年前,部分民间舞蹈失传。50年代,县派专人负责民间舞蹈的发掘和整理,龙灯舞、狮子舞、送菜头、挑花担、打莲湘、腰鼓舞等先后搬上舞台。县举办的文艺会演,每次都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舞蹈。1983年,县文艺部门对民间舞蹈进行普查。经过整理的民间舞蹈"跳财神",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

1949年前,部分民间舞蹈失传。50年代,县派专人负责民间舞蹈的发掘和整理,龙灯舞、狮子舞、送菜头、挑花担、打莲湘、腰鼓舞等先后搬上舞台。县举办的文艺会演,每次都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舞蹈。1983年,县文艺部门对民间舞蹈进行普查。经过整理的民间舞蹈"跳财神",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

书法

明代有大书法家张成、崔桐师徒俩。南通博物苑存有其书法长卷一卷,是其代表作。书法家崔思唯、盛鼎、李潜昭等的作品,也闻名国内外。

清代书法家成宏龄有"草圣"之称。李方梅闻名县内外,县文物管委会存其楷书作品真迹。清时还有书法家许士观、李如林、李来翰、李联绣、李樘、张謇等。

民国时期,书法家黄祖谦精隶书,陈家干师宗颜碑,兼学汉魏,自成一体,蜚声大江南北;其弟陈家六临仿兄体;其女陈淑贞为县籍书法家名人中唯一女姓。姚应春书法体学赵孟,县内有"无姚不厅"之说。沙玉照驰名县内外,苏州玄妙观题匾出自他手。陈拔书法曾受梁启超推崇。

现代艺术家王个,爱好书法,用石鼓笔法入行草,尤精金文、石鼓,富有浓厚的金石气息。

1984年,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书法协会,有会员22人。1990年,发展到55人。

绘画

明代画家程源、张光鉴。清代有画家丁有煜,擅水墨花卉,尤擅鸟竹。

摄影

1984年12月,县摄影协会成立有会员21人。1989年5月,李翔摄影作品《采文哈》参加南通市摄影展。1990年他的摄影作品《乡场》,参加"生活之美"全国竞赛,获优秀奖,9月,北京《健康咨询》杂志发表李翔摄影作品《馋》。是年,县摄影协会有会员24人。

民间故事

县境东北部紧靠黄海,当地居民常为接触,故常借自然天象、海神龙王一类虚幻缥缈、形象生动的故事,反映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美的向往,如木桩港的传说等。南部、西部"沙地",交通方便,人口稠密,产生了不少反映人们生活、劳动和体现"沙地"民风民俗的趣味故事,其中"憨婿"的故事,在当地妇孺皆知。"曹秀珍"和"杨圣岩"两个机智人物的故事,分别流传于北部和南部地区,"曹秀珍"源于通东地区流传的"曹瘦脸儿";"杨圣岩"由崇明传入海门。还有关于地名的传说和民俗典故,记载着海门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

[编辑本段]礼仪习俗

联姻

旧式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包办婚姻。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青年男女根本没有婚姻自由,更不可能自由恋爱。男女联姻,先要有媒人说媒,男女双方要门当户对。境内南部地区,男女经人说合,双方父母有意,就先“并八字”、“相亲”、“访人家”,然后“定亲”。北部地区则先由父母托媒人或媒人主动做媒为双方说亲,双方父母认为“门当户对”以后,由男方拣好日子请媒人带生月钱包,去对方索取女方出生年月日,即生辰八字帖,称通草帖。媒人将此草帖压在灶台的香炉脚下,如在3日内发生打碗坏盏,即推托不合,将八字帖退给女方。男方认可,则请算命先生“排八字”,进行合婚;如八字不合,请媒人将女方的庚帖退还,生月钱不退。

正由于包办婚姻,有些孩子在娘胎里就由父母听从媒灼作主和人家定亲;有些男孩只十四五岁,父母就为他联姻聚妻。

旧社会寡妇不准改嫁,同姓不准结婚。还有早婚、重婚、纳妾、遗弃、抢亲、拔亲、带童养媳等许多不合理现象,妇女备受欺凌,不少男子终身光棍

聘约

卞之琳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中文名:卞之琳

别名:季陵、薜林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海门汤家镇

出生日期:1910年12月8日

逝世日期:2000年12月2日

职业: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断章

祖籍:南京市溧水区

生平经历

卞之琳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新诗创作。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曾经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大多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

卞之琳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年-1949年)。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情感经历

卞之琳苦恋的对象是张充和。1933年,卞之琳虚岁23,夏天在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秋天认识了来北大中文系念书的张充和。因为张充和,卞之琳诗创作也发生了很有意味的变化。当初闻一多先生曾经当面夸他在年轻人中间不写情诗,他自己也说一向怕写私生活,“正如我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激情,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越是不想写诗来抒发。事实上我当时逐渐扩大了的私人交游中,在这方面也没有感到过这种触动。”“但是后来,在1933年初秋,例外也来了。”——他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坦言——“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但事情并不到《无题》诗时期为止,“这番私生活以后还有几年的折腾长梦”。说得更郑重一些,这其实是一个人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经验和记忆。其中不乏一些感情的细节,如《无题三》所写——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房间

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

叫字泪不玷污你写给我的信面。

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

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

香港的张曼仪女士是卞之琳研究专家,她编选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卞之琳》一书附有《卞之琳年表简编》,极其简单的年表,许多事情只能略而不记,却特别在意地记下了与张充和相关的“细小”信息,如1933年的初识;如1936年10月,回老家江苏海门办完母亲丧事,“离乡往苏州探望张充和”;如1937年,“3月到5月间作《无题》诗5首”,又,“在杭州把本年所作诗18首加上先两年各一道编成《装饰集》,题献给张充和,手抄一册,本拟交戴望舒的新诗社出版,未果,后收入《十年诗草》。”如1943年,“寒假前往重庆探访张充和”,其时距初识已经10年。年表虽然是张曼仪所编,这些事情却一定是卞之琳讲出来并且愿意郑重编入年表中的。

1955年,卞之琳45岁,10月1日与青林结婚。

创作历程

14岁第一次买了一本冰心的诗集《繁星》,从此对新诗发生兴趣。

1929年毕业于上海市浦东中学,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1930年开始写诗,此后不断发表新诗和翻译文章。

1933年出版诗集《三秋草》。

1935年出版《鱼目集》。

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汉园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抗日战争时期,卞之琳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此行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抗日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抗日根据地部队的生活。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2年《十年诗草》出版。

1946年到南开大学任教。次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牛津从事研究。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员。

1949年回到北京,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等机构,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评论和翻译。

1951年出版诗集《翻一个浪头》。1979年出版自选诗集《雕虫纪历1930~1958》。

1949年起,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4年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W.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研究,着译有《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英国诗选》等。此外还出版诗论集《人与诗:忆旧说新》。

文学特点

卞之琳原受“新月派”的影响,但其很快就走向了现代诗风。

其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卞之琳以“我”为主,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且将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显示出一种着意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性”倾向的特色。在语言上,他则追求在口语基础上实现欧化词汇、句法与中国文言词汇、句法的杂糅。另外,他的诗由于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因而诗意大多晦涩。

1、闲适小品

2、“鲁迅风”杂文

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歌唱人民的战斗生活。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物件。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个人作品

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数行集》(收入《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入梦

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着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

枕着一个远去了的人

留下的旧枕,

想着枕上依稀认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

仿佛风流云散的

旧友的渺茫的行踪,

仿佛入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

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

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你不会迷失吗

在梦中的烟水?

灯虫

可怜以浮华为食品,

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不甘淡如水,还要醉,

而抛下露养的青身。

多少艘艨艟一齐发,

白帆篷拜倒于风涛,

英雄们求的金羊毛,

终成了海伦的秀发。

赞美吧,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梦死地,

也画了佛顶的圆圈

晓梦后看明窗净几,

待我来把你们吹空,

像风扫满阶的落红。

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墙头草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古镇的梦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妆台(古意新拟)

世界丰富了我的妆台,

宛然水果店用水果包围我,

纵不废气力而俯拾即是,

可奈我睡起的胃口太弱?

游丝该系上左边的担角。

柳絮别掉下我的盆水。

镜子,镜子,你真是可憎,

让我先给你描两笔秀眉。

可是从每一片鸳瓦的欢喜

我了解了屋顶,我也明了

一张张绿叶一大棵碧梧--

看枝头一只弄喙的小鸟!

给那件新袍子一个风姿吧。

“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

谁写给我的话呢?别想了--

讨厌!“我完成我以完成你。”

尺八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

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

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尺八成了三岛的花草。

(为什么霓虹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海西人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

人物评价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社主编、诗人高洪波说:“卞之琳先生是中国诗坛的琢玉者。他一生写的诗歌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是个很特殊的例子,真有点儿像当年唐代的孟郊、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才华横溢式的,写得很多,像龚自珍:另一种是披沙拣金式的,拙于言语,但有耐心和耐力,写得持久,不以数量取胜,如卞之琳。他把诗当成一块玉来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诗作铮铮然有金玉之声。卞之琳长于内心思考,短于社会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绝对不是公众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众人物,就像孙犁,是远距离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真正的公众人物。其诗,表现了人生深层次的痛苦、孤独、命运和思索,博采中西各家之所长,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层挖掘,沉着、大气、精光内蕴同时也静气内敛,并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九叶诗人等诗作者。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

90年不改海门腔

他与张謇同为海门老乡,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他的《断章》成为新诗的不朽代表作,他不仅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还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卞之琳,这个令南通人自豪的名字,在如今的中国大地上,越发响亮。昨天上午,浙江大学知名学者、卞之琳的“学生”江弱水应邀登上第48期江海世纪大讲坛,以《语言的智慧:诗人卞之琳和他的诗》为题,为通城市民揭秘他眼中的老师——

百余封书信背后的师生情

1982年秋天,正读大学四年级的江弱水在同学的鼓动下,把自己所写的一组白话格律体诗歌寄往《译林》杂志社,转给了卞之琳先生。没想到,只过了三个星期,就收到北京寄来的邮件。“一封卞先生字迹细密的回信,其中奖勉有加:一束我的诗稿,差不多每一首都用铅笔批上了意见;再就是一本装帧精美的诗集,香港三联书店增订版《雕虫纪历》。”从此,这成为他们缔结师生友情的开始。

回忆起当年的这段师生情谊,江弱水至今仍十分感怀。他透露,从第一封信起,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总能不断收到先生寄赠的各种新出或重印的著译,更收到写给他的长长短短的信,或指点或安慰或批评或激励。从1982年的相交至2000年卞先生离世,18年来,江弱水共珍藏了先生的来信上百封。“这些信,既是一位卓越的匠师给一个艺术学徒的诗歌传习录,也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对一个后生小子的人生教科书。先生用自己的双手时时将我扶持,把我拂拭!”1983年,江弱水的学士论文,经过卞之琳的指点得以完成,并由他推荐给香港《素叶文学》发表;1987年,先生细心选了江弱水的五首诗,并写了一篇数千字的介绍文章,在香港《八方》文艺丛刊一并刊出。上世纪80年代,江弱水在卞之琳的影响下,“十分投入地进行了一系列格律试验”,其十四行诗,被卞先生评为“纯正光润”。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期间,江弱水将老师卞之琳作为研究对象,并写就了博士论文《卞之琳诗艺研究》,在卞先生九十华诞前夕,该书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卞先生收到的最好的寿礼之一。

“只是如今我早已经不写诗了,有负于老师的期望,这令我十分惭愧。”江弱水一直致力于包括卞之琳诗歌在内的现代诗学研究,著有《抽丝织锦:诗学观念与文体论集》、《中西同步与位移:现代诗人丛论》、诗集《线装的心情》,编有《卞之琳文集》等。他是文艺理论领域著述颇丰又深具影响的学者,现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百年新诗史上的技术“第一人”

“从技术上来说,卞之琳是中国新诗百年来的第一人!”在讲座中,江弱水分别以卞之琳翻译的《哈姆雷特》选段以及诗歌《白螺壳》《尺八》《断章》《无题五》举例,在动情朗读的基础上,生动诠释了卞先生诗歌语言的多元、形式的多样、技巧的变化多端、意义的繁杂多歧以及多重的复杂来源。

《白螺壳》是江弱水最喜欢的诗歌之一,“这一首诗就将三种用韵方式一网打尽,诗作本身的结构也如白螺壳一般,精巧复杂,令人叹服!”而在《尺八》中,卞之琳巧妙地设置了戏剧化的场景、小说的情节,来抒发内心隐秘的情感,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讽刺。作为现代诗的第一名篇,《断章》吸引了无数学者和评论家撰文评述,简单的四句诗,其评论往往都是上万字。江弱水坦言,卞先生是诗人中的相对论者,他的诗歌常常浸润着深深的相对观。“《断章》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江弱水表示,将该诗看成一首爱情诗,则是最容易的读法。

在江弱水看来,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和完美融合,成为卞之琳诗歌艺术的最大特色。正如卞之琳的另一位“学生”、学者赵毅衡所言,卞之琳上世纪30年代的诗作是中国现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一是中国传统的继承,二是西方现代诗学的吸收。“婉约词与玄学诗的美妙结合,卞之琳的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江弱水看来,卞之琳的诗歌可以与张爱玲的小说媲美,两者同样都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干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被人所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卞之琳的艺术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肯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卞之琳是一个越来越大的人!”

有意思的是,关于卞之琳艺术成就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不是出自中国,而是来自荷兰莱登大学的汉乐逸;关于卞之琳诗艺剖析最早的书,也不是出自大陆,而是香港中文大学张曼仪教授的《卞之琳著译研究》。“在那个群情激昂的年代,大多数人欣赏不了卞之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趣味的变化,抛开艺术形态的干扰,卞之琳的名字将越发响亮!”江弱水透露,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卞之琳就名声在外,在台湾,余光中先生就是卞之琳最大的“粉丝”。

90年不改那一口“海门腔”

1910年12月8日,卞之琳出生在海门汤家镇的一个普通家庭。1929年,他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接触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并开始新诗创作。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卞之琳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了很大贡献。但就是这样一位在现代文化史有着崇高地位的南通名人,他和他的作品在如今的南通仍少有人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所幸的是,江弱水教授的讲座,为南通市民带来了一次文学启蒙,也开启了研究宣传卞之琳的一个新的开端。

“老师90岁了,一开口还是那一口浓浓的海门腔!”江弱水打趣地说,如果让卞先生用海门话朗读《断章》,想必很有意思。江弱水认为,正是南通这块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以及那个特殊年代的艺术氛围,加上卞先生本人的勤奋刻苦,造就了他独具魅力的艺术成就。

文化需要积淀,需要传承。在南通文化大市的建设中,宣传文化部门也加大了对卞之琳的宣传和研究。第二届南通人著作展在市行政中心大厅启幕,包括诗人卞之琳、书画大家范曾在内的211位作者的400多种著作集体亮相,全面展示了南通人在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社会经济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2008年,南通市图书馆承办《南通文学名人风采展》,卞之琳之女青乔将其珍藏的卞之琳《十年诗草》等著作及手稿、照片、遗物55件(册)提供展览使用,其中40余部作品捐赠给图书馆,陈列在该馆社会捐赠特藏阅览室内。令江弱水感到欣慰的是,正在建设中的市图书馆新馆还将专门开辟一块领域,将卞之琳艺术作为特色馆藏进行集中展示。

“未来城市的竞争,不光是高楼大厦和道路的竞争,还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欣闻南通打造博物馆之城的举措,江弱水高度赞赏。他说,要是卞先生泉下有知,也定会为家乡的发展叫好的。记者冯启榕

相关文章

卞之琳:人在风景中文/童道明

卞先生去世前好几年就不出家门了。热心的年轻人张晓强倒不时去看望看望他,回来还告诉我们一个他的发现:"卞先生喜欢吃炸马铃薯片。""为什么?""他喜欢听马铃薯片咬碎时发出的响声。"我听了一怔,心想:卞先生真寂寞。

写过冯至、李健吾后,还想说一说卞之琳。这三位都是人也好学问也好的老前辈,但"文革"前年轻人对他们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管当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冯至叫冯所长,而是亲切地叫他冯至同志;李健吾是党外人士,我们尊敬地叫他李先生,或健吾先生;卞之琳呢,我们干脆叫他老卞,可是他是老前辈中最能和青年人打成一片的。

卞先生很规矩谦和,但也常常出人意外。他是莎士比亚专家,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却写了一部很有分量的研究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著作---《布莱希特印象记》;他是诗人,但六十年代初他投寄给《北京晚报》的却是杂文《漏室铭》。这篇分两天登完的文章,讲述他遭遇的居室漏雨之苦,行文诙谐,怨而不怒。《北京晚报》是当时北京唯一的一家晚报,发行量极大,卞先生一时间也因此在北京老百姓中间获得了知名度。一次到医院看病,医生见到病历上的名字,就问:"您就是写《漏室铭》的吧?"卞先生哭笑不得。

卞先生很方正、耿直,但说话爱绕弯子,有人因此觉得他说话_嗦,但牛汉先生说:"卞先生

即使_嗦也_嗦得可爱。"这是因为卞先生这个人可爱。

照我说,"绕弯子"是卞先生的一个独特的思维方式。他的文章,如上边提到的《布莱希特印象记》、《漏室铭》,都被他"绕弯子"绕出了深刻的精彩。出版过名篇《断章》,好像也是有卞之琳式的"绕弯子"痕迹。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有了"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一"绕",就默契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也就进入了风景之中,卞之琳于是给我们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从此我们再读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有了"人在风景中"的联想,因为"相看两不厌"的诗人与敬亭山,都成了我们的审美物件。

《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卞先生去世,有家报纸的标题是《写〈断章〉的人去世了》。

南通地区算命最灵的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海门和高邮比经济条件哪个更好、南通地区算命最灵的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待到山河无恙,我们重启城市之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